SEARCH

苗禾鸣:把一所学校变成五十所学校的教育航母
DATE
November 24, 2021
Author
当代教育家传媒 杨柳
Hits
SHARE

他原本在高等学府工作顺风顺水,却被突然调任小学担任“灭火”校长;他以独特的谋略,把“火山喷发”的小学引入蓬勃发展的宽广大道;他在20年前就推出强有力的减负措施,学校成绩却节节攀升,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他以服务为核心理念:为学生成长服务,为老师发展服务,营造出鸟语花香的教育生态;他敏锐善思,抓住时代赋予的发展机会,以独特的经营天赋,从一所小学出发,孵化出拥有五十多所学校的大型教育集团,把优质教育的种子,撒播到齐鲁大地的角角落落;他从不挖其他学校的人才墙角,而是立足集团,本土培养,一批卓越的校长和骨干教师团队脱颖而出,在他的带领下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他是苗禾鸣,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常务副理事长、总经理。他是儒商,是文人,是跨界者;他更是教育大地上的园丁,在阳光下挥汗如雨地耕耘,收获一个又一个瓜果飘香的秋天。

临危受命

1998年7月,闷热的午后,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里,一个年轻人正在向师大党委书记周志仁“抗议”:

“周书记,山师附小我真不能去,我哪会做小学校长呀?更何况如今学校正一团乱,需要有经验的老同志出马。”

“小苗,你一身正气,办事有原则又灵活,一定能干好!”书记始终不松口。

小苗一脸为难,“有没有更合适的人?”

“也不是没有。”

“那为啥非派我去?”

“年轻人需要历练。”

此时的附小因为择校问题刚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外部满城风雨,内部矛盾重重,时不时有老师到师大党委上访。周志仁书记说:“这样吧,你先放手去干,我在会议纪要里加上:‘如果苗禾鸣提出要回到山师大工作,一定让他回来。’”32岁的苗禾鸣临危受命,走马上任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这是苗禾鸣第一次接触基础教育,之前他一直在山东师范大学工作。谁也不承想,这一次大跨界,竟埋下了未来一个大型教育集团的种子。

新校长

来山师附小履新第一天,苗禾鸣就赶上了老师吵架。两位老师吵得不可开交,其他老师围着看热闹,完全没把这位新校长当回事。时任书记兼代理校长有点尴尬:“苗校长……要不,您先回去吧,改日再来。”苗禾鸣非常坚决:“不!今天报不了到,传出去之后就永远报不了到。”他当机立断让一线老师放学,召开中层干部会议,正式就职。

暑假开始,苗禾鸣带着领导班子改革学校制度,引入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等等,用制度凝聚共识,缓和内部矛盾。改革的第一把火,就烧向了收入分配“大锅饭”。苗禾鸣的一位老邻居恰好也在附小任教,他私下提醒:“苗校长,你改革什么都行,就是不要动奖金。大家都看重钱,改奖金容易改出矛盾。”苗禾鸣不含糊:“不行,改革不改钱,那就等于没改。”

苗禾鸣到任时,山师附小几乎没有岗位工资、绩效考核的概念,校医、门卫、骨干教师的收入均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大伙自然捡着轻松的活干。苗禾鸣用“课时系数”重新分配奖金,语数英三科的课时系数最高,要想拿满绩效工资,其他科任老师就要增加课时,或者承担其他工作。

新规一出,议论纷纷。苗禾鸣亲自去老师的办公室谈,为老师们解读政策:“所有学科对于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但语数英三科始终有考试压力,因此我们设计了更高的绩效系数。”而其他学科老师要想提高绩效奖金,就要增加课时。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也很快跟进,同时落实“全员聘用制”,允许老师应聘其他学科,就这样,“大锅饭”没了,多劳多得的机制让学校渐入佳境。老师们开始争挑重担。

释放了老师的活力后,苗禾鸣将目光投向了课堂。

优质轻负

山东一直是高考大省,学生们从小学开始竞争,承受巨大的课业负担,挑灯夜战写作业已是常态。苗禾鸣踏入附小的第一年,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减负,从作业开始。于是,一系列大胆又极具可操作性的改革落地了。一二年级取消书面家庭作业;中高段作业“单双号限行”:每天只有一科老师可以布置书面作业,且严控完成时间,其他科目当天只能布置口头作业;让学校老师灵活设计作业;“作业上网”:附小所有班级的作业都要上网站展示,任何人都能看到附小各班作业,鼓励老师们进而互相学习,改进作业形式。

要减负,首先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和同意。苗禾鸣与家长分享自己的作业减负思路,例如“作业速度比质量更重要”“先完成,再完美”……这些理念深受家长认同。他还在学校官网设立家校留言板,随时回应家长的各种质疑与批评。负担减轻了,考试怎么办?苗禾鸣说:“把考试当作业,把作业当考试。”养成随时应对考试的习惯,真正考试时学生会更加从容。果然,附小孩子的学业成绩不但没有下降,还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负担减轻了,笑容多了,附小的教育改革之路走得更加轻快,苗禾鸣也得以腾出精力打造课程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为孩子的世界打开一扇“天窗”。

今天,当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一个又一个红头文件来为孩子减负的时候,大家都不得不钦佩当年苗禾鸣的眼光、理念和魄力:他总是那个走在前面的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苗禾鸣在青岛一个叫“山东头”的小渔村长大,幼时常常在海中畅游。童年经历让他对游泳充满了好感,担任附小校长后,他敏锐地意识到,游泳是非常好的锻炼方式、求生技能,肯定是未来青少年的必修课。2000年,苗禾鸣在附小四年级全面推广了游泳课,附小成为济南市第一个开设游泳课的学校,后来附小所有的联盟校也都开设了游泳课。

“游泳”成了苗禾鸣旗下学校的一张名片。苗禾鸣一直认为,童年决定了人生的底色,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不应满足于让孩子“学得开心,考得轻松”,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更多样的可能。从2005年开始,苗禾鸣就推出了研学行动,带着孩子周游列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日本……师生足迹踏遍全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附小得到了完美的践行。2004年1月,附小拿到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这个证书肯定了附小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同时给了附小与国际教育自如交往的通行证。

丰沛的教育资源,更大的平台与视野,令附小师生充满自信,老师善于表现,学生勇于表达。大家的成绩丝毫没有因为外出研学而耽误,反而因为外出的学习,眼界的开阔而越来越好。在苗禾鸣的带领下,附小俨然成了学区内有口皆碑的好学校。评选“山东省教学示范校”时,山师附小由于归省厅直属,成了被遗漏的“灯下黑”,无缘申报。名单公布时,附小不在示范校之列。不仅附小的家长不乐意,社会上也不认同,一直把意见反馈到山东省教育厅。第二年评教学示范校时,没等附小报名申请,区里、市里专门派人前往附小整理材料,早早把材料报送上去。

“我的人生信念一直是只管耕耘,莫问收获。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你不要荣誉,荣誉都会奔你而来。”苗禾鸣说。

发现人,培养人,成就人

尽管附小蒸蒸日上,社会口碑大为改善,但苗禾鸣从未忘记自己“为何而来”——为什么家长对于学区、择校如此重视?根源在于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现阶段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在教育问题上,中国家长向来既患寡又患不均。缓解矛盾仅仅靠公平不行,还要把蛋糕做大。经过五年的苦心经营,苗禾鸣已经为附小打造起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人才梯队。他认为,人才的真正价值不是圈禁起来为一个组织所用,而应该流动起来,在更多的平台上发挥能量,创造效益。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结对薄弱校,外派附小骨干人才,智力帮扶,培植新的优质教育资源。

2003年,第一所分校——山师附小雅居园校区开启,依靠总校的制度、人才、经验,很快大获成功。此后,慕名而来的地方政府、学校越来越多,附小相继创办了齐鲁、泰安、滕州等多所分校……山师大附小灵活采用委托办学、联合办学、自主办学等多种形式,办学图景越来越大,甚至辐射海外。经过11年积累与磨砺,2014年2月,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正式成立,苗禾鸣任集团总经理。

截至目前,山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已经拥有近50多所分校,其中地级市学校47所(其中包括济南,青岛等二线城市22所、乡镇5所)——这让山师大基础教育集团一举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基础教育办学机构。如此庞大的教育航空母舰,需要多少优秀的船长才能驱动啊!通常,如此规模的教育集团会被视为区域教育人才的黑洞:雄厚的办学力量会将周边优秀的教育人才一网打尽,让同行产生巨大的恐慌。在这方面,苗禾鸣又有完全与众不同的观点,他说:“一个集团学校,不能靠挖别人的墙脚来发展。如果大家都去挖墙脚,最终大部分墙都会倒掉,我们自己也无法独善其身。人才必须靠自力更生,必须用自己的文化培养自己的团队。”

因此,山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几乎没有从外部引入人才,而是以自己的优质学校为基地,借助山东师范大学的力量,招收大量优秀应届生,还从大三甚至研一提前培养人才,这样“周期更短,理念更合”。

苗禾鸣将集团人才培养模式称为“五多模式”——多地域、多校区、多学段、多岗位、多学科。

多地域,指集团人才不仅要能在大城市开展工作,也能在菏泽、济宁、滕州等离家较远的地区开展工作。

多校区,指在不同的校区进行锻炼,培养老师的适应能力。

多学段,指老师们可以跨学段教学,在不同学段的轮换中发现教育成长的奥秘。

多岗位,指每位集团管理者不仅要抓教学,也要担任其他的岗位,身兼数职。比如宣传企划部的部长于敬敬,也是历山学校的德育副校长,同时还带一个班的语文课。

多学科,指集团大力培养“全科教师”,全科老师不是说能教所有的学科,而是能胜任所有关联学科。全科老师的待遇将会更高。

如何考核人才呢?从附小开始,苗禾鸣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现在很多学校都追求量化评估,用数据说话。以为这样就能做到公平公正。苗禾鸣却不认同,他说:“教育有很多模糊地带,在一间教室里,老师的心情会影响到每个孩子,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你说这个心情怎么量化?”所以,他强调要采用模糊评价+适度量化的方法。而从根本上,孩子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放心,这才是最重要的标准。可以量化的,如教学成绩、卫生评分、安全、活动表现等,只占人才评价的50%便可。

如何评价老师是否让“孩子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放心”?评价权要交给学生和家长,比如通过教育局组织的社会满意度调查;又如每学期开家长会,学校会在老师回避的情况下,给家长们发调查问卷。他认同海尔等企业的管理模式,万物互联,精益求精,但同时觉得教育需要适当模糊,过于精细化的管理反而会损伤教育本身。

有了完善的人才梯队,每一所合作校,山师大基础教育集团都会派出班子成员、骨干教师协助办学。截至2021年5月,264名集团员工中,有83%被外派至各地办学。随着集团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新的挑战也摆在了苗禾鸣面前:

各地的办学条件、办学背景各异,“外来的和尚”未必会念本地的经。为了适应当地的办学情况,外派校长、老师的服务期短则三年,长则十余年,有些老师要面临与家人的分离,挑战和压力空前。

黄沙百战穿金甲

2014年,陈仁波被外派到青岛市红岛实验小学。这是一所由7所农村学校合并在一起的新校。陈仁波“空降”担任校长后,原来的7位校长突然变成了副职,根据当地的校长职级制,他们的薪水也因此下浮,自然不服气。再加上原本七校的理念文化就都不相同,聚合到一起后本身就矛盾重重,还要求让乡镇学校办得比城市学校质量更好,不辜负山师大基础教育的名声,陈仁波真感受到了大山般的压力。

再见苗禾鸣时,陈仁波正在学校工地埋头苦干,忽然听说总校长要来看他,连忙前来相迎。苗禾鸣和他聊了一会,宽慰几句,便急匆匆地走了。陈仁波目送着车子消失在拐角处,想到自己孤军奋战,不觉泪湿眼眶。他戴好安全帽,正要返回工地,却见苗禾鸣的车子突又折返。“忘给你拿东西了,”苗禾鸣下车,匆匆打开后备厢,拿出一件保暖内衣递给陈仁波,“青岛不比济南,气温低,很快就要降温了,多保重!”随保暖内衣附赠的还有一句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陈仁波感觉手中拿到的不是一件保暖内衣,是苗禾鸣的期待、信任与关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干吧。”陈仁波对自己说。

苗禾鸣的宗旨是,当合作校办好交还给当地政府时,要做到“四个一”。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一套好课程,一套好制度。

红岛实验小学和山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的合同服务期只有三年,陈仁波要在三年内让学校走上正轨,焕发生机,彻底打破农村学校的局限,同时服务期结束后要培养出一批合适的接班人,困难可想而知。

学校一投用,陈仁波便开始完善激励制度。允诺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只要好好干工作,一定想办法帮你们拿荣誉,评职称。”对年轻老师,他从不以老校长、资深教师自居,而是“只有三年合同的打工人”,博得年轻人会心一笑。谦虚、沉稳、能干的陈仁波,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大家都积极配合他的工作。

苗禾鸣曾说过“办教育硬条件不一定要硬,但软件一定要软。”陈仁波在红岛实验小学主张兼容并包,文化再造。通过理念输出,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等方式提升红岛小学的软件。

一方面他分批次将老师送往集团各所成熟优质的学校培训,培训时间最长达到半年。让老师“脱胎换骨”,带回各校优秀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他进行人事改革,大胆起用年轻老师,让一大批年轻教师任职重要岗位,使学校注入了更多新鲜的血液,焕发更多活力。很快校园文化塑造起来了,教师专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陈仁波到校的次年,2015年,红岛中心小学便有9名教师在青岛“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得“青岛市优秀课例”;5名教师在山东省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同课异构活动中分获一、二等奖;2016年在由山东省教学研究室举办的省内教学顶级赛事——山东省优质课大赛上,学校有两名教师获得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名教师获得二等奖,实现了红岛经济区划区以来首次有教师参加山东省优质课大赛就获得一等奖的重大突破。

陈仁波在红岛实验小学的三年,学校获得了“全国网络安全示范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绿色学校”“青岛市现代化学校”等18项青岛市以上的荣誉称号,承办了山东省中华诗文教育学会第七届年会、山东省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同课异构大赛等多项活动。

旧貌换新颜,老瓶装新酒,原本的农村学校焕然一新成为优质校。一系列的改变令学校的老师自己都感到目瞪口呆,他们也因此焕发了更多的教育热情,由于政府一再挽留,陈仁波征求了苗禾鸣的意见,原本只打算待三年的他,索性把家从济南搬到了青岛,在他离开学校奔赴下一所学校时,他的妻子也来到了这所他为之奋斗了三年的学校工作。

山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团队:由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地域的人组成,面对的也是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一样体制的各种类型的学校。但他们每到一地,总能旗开得胜,迅速打开局面,引来家长的热烈欢迎。

当记者询问苗禾鸣制胜的秘诀时,苗禾鸣淡淡一笑:“我们真没有什么特殊的招数——教育也不能靠什么招数来改变。很多集团化办学热衷于课程改革,热衷于引入所谓名校长、名师,我们更看重的是理念的改变。我们首先给新学校引入的就是先进理念:管理的理念,教学的理念,服务的理念,师生关系的理念……通过理念重塑,我们推动师生精神面貌和气质的改变,从而激发老师内在的驱动力,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其实,这才是教育真正需要的改变,是触及教育灵魂和本质的改变。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苗禾鸣有很多梦想,他希望未来山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成为一个大的资源平台,能够让全社会共享优质课程和教学。

这个梦想已经开始插上翅膀起飞:集团和科大讯飞、腾讯、阿里巴巴等著名技术公司建立合作,由它们提供网络技术支持,大力构建属于自己的在线教育资源平台。未来集团作为大的教育资源平台,将给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输出好的教育资源,包括学校管理,文化理念,课程资源、人力资源、教育咨询、教育培训……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是苗禾鸣常念叨的金句之一,也是苗禾鸣的处事准则,他也一直秉持着这样的准则来推动集团的发展。

他每一年都会给集团定下八字的发展目标。

2014年,“以量求大,奠定基础”。

2015年,“以质图强,内涵发展”。

2016年,“确立体制,创新机制”。

2017年,“恪守理念,稳中求进”。

2018年,“提质增效,打造高地”。

2019年,“攻坚克难,转型升级”。

2020年,“标定方位,笃定前行”。

2021年,“创新赋能,巩固提高”。

……

一个美好的教育伊甸园,正在苗禾鸣和他的战友辛勤耕耘浇灌之下,在齐鲁大地上,吸纳天地精华,沐浴阳光雨露,尽情生长着,绽放着。(来源:当代教育家传媒 杨柳)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KUBgKwJFDpW7hTO2FqhJA